查看原文
其他

租房者福利来了:每年将收上万元红包!

2017-08-12 中国经济网

8月11日,上海市住建委明确:上海将研究制订“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”的实施细则,对于“类住宅”清理整治过程中尚未销售的项目,也可以考虑转型为租赁住房。



上海的“商改租”


据了解,上海市政协常委屠海鸣在《关于借鉴香港“群租房”管理经验,加强白领公寓、单身公寓等集中式租赁住房监管的建议》提案中表示,上海应尽快研究制订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的具体操作办法。同时,实行“发牌”制度,对于符合条件的这类租赁住房,发放允许经营的“牌照”。


上海市住建委回复称,将研究制订“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”的实施细则,“我们建议,对于区域商办闲置较多,职住不平衡的,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,允许其改造为公寓对外出租。”上海市住建委表示,对于“类住宅”清理整治过程中尚未销售的项目,也可以考虑转型为租赁住房。



现阶段,上海市住建委正会同规土、消防、公安等相关部门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。初步设想是按照“以区为主、总量控制、守住底线”的原则,在保证使用安全、消防安全、人员可控的前提下,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,将其规范化。



“商改租”的利弊


今年1月,上海开始整顿“类住宅”,并在嘉定、闵行先行启动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。5月17日,上海市住建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意见》,对商办类项目进行进一步整顿,其中规定,对已售未交付入住的项目,要按照商业办公房屋功能进行全面整改。


据官方消息,纳入清理整顿的商业办公项目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。


如果将商业用房或工业厂房,改建后分割成数百间狭小的房间,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对外出租,这种所谓的“白领公寓”无疑会吸引了大量打工族。


但是类似“白领公寓”、“单身公寓”等集中式租赁住房,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、设置规范和运营标准,很多项目事先并没有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备案,再加上居住人员密集、混杂,政府监管又缺位,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。



“商改租”带来的三大影响


此次政策的调整,意味着像北京、上海这类“对商办物业、类住宅高度管控”的城市,政策上出现了重大调整。其直接结果是——大量滞销、库存的商业物业、类住宅获得了转机,有机会转型为租赁住房。


而这一新政将带来三大影响:

 

1、空置的商办物业、类住宅的开发商、业主。此前,他们基本上濒临绝境。现在政策转变之后,这些资产等于被盘活了。 


2、新政如果普及,意味着中心城市“可以出租”的住房量大增,对于平抑租金价格,将产生巨大的作用。


3、商办物业转型、类住宅盘活,对于商品住宅价格有抑制作用。

 

未来房租会降吗?


如今的政策对于那些投资商住房的人来说,目前真是相当的纠结,自己买的房子要不要加入到这种对外出租之中,加入吧。似乎真的脱不了手了,而且目前收益看,年化收益应该很低,估计也就在1.5%以下,相当痛苦,不加入吧,如果政府大量铺开了商住房租赁,自己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,连这1.5%都赚不到了。


而现在又有大批的商住房改租赁,供给瞬间增加这么多,房租一定会降的。而事实上今年在北京上海,高端整租房已经在降价了,去年基本上100元每平米每月,而今年三居室以上的整租房基本只能租到90元,只有低端房,小一居或者合租房的租金还坚挺。


另外从中介也得到了一些信号,现如今正是一年租房的最旺季,大学生毕业季,而今年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价格上升,也就意味着明年春节前,租房淡季的时候,很可能房租会大幅下降。



“商改租”应稳步推进,不宜过快


首先,商业用房产权为40年,而住宅为70年。对于那些年代已经久远的商业用房来说,进行“商改租”就需要好好算算成本账,划得来才能改。


其次,商业和居住需求在规划上是两种不同的功能,局部地区大面积“商改租”后,可能会造成居住人口骤增,周边学校、绿地、健身场所以及电力负荷、市政排水等配套设施难以跟上。改建达到一定限值需要进行认真评估。


其三,商业用房和住宅的安全级别不同,商业用房对通风要求相对较低,安全存在一定隐患。因此,如果“商改租”的话,那么就必须确保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,切实维护好租房者利益。


最后,“商改租”的本意是将商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用于出租,但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有开发商借机打擦边球,将其用于出售。所以,加强宣传和监管,确保只租不售,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。


总之,“商改租”是减少商业用房库存,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,但要让其真正发挥作用,仍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,只有稳妥推进,才能造福民众。


更多

▶微信有大动作!这次你能从微信上完全消失了…

▶男子喝假酒中毒,医生竟拿出高度真酒让他继续喝!家人惊呆了…

▶注意...10天不洗床单,你会躺在5.5斤汗水中


综合中国新闻网、红网、财经韬略、凤凰房产、新浪房产等

转载请注明中国经济网(ID:ourcecn)

责任编辑:宋雅宁

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